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实施 >> 勘察设计 >> 正文
防洪大堤景观规划模式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3-9 22:01:50

  摘 要:河流景观是城市及大地景观体系中最为敏感的地带,防洪大堤及其相应的景观道路是河流景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防洪景观道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环境背景选择合理的景观修复规划模式,从而形成持续的生态廊道,创造和谐的景观形态成为本文探讨的内容。

  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之源,是城镇及乡村景观体系中最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元素。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恶化,水体及其相连的景观带以其特有的清新宁静的水域空间、丰富自然的景观格局、舒适宜人的区域小气候而成为都市人理想休闲场所。河流在为民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的同时亦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沿河防洪景观大堤的修建成为必要。而防洪大堤的建成对以水体为核心的景观格局影响巨大,有正面的亦有负面的。如何在景观上修复大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了本文的探讨重点。

  1、景观现状概况

  1.1良好的自然景观空间格局

  规划建设的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周边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类型和合理的自然景观空间肌理。湘江生态经济带内,湘江两岸的自然山林、丘陵、岗地、平原、田园、滩涂、洲岛、湿地等自然景观类型以带状湘江水体景观空间流线为纽带形成了自然完整、和谐有序的自然景观空间序列,加之散置其间的城镇,体现出沿江丘陵岗地地貌的典型地域景观特征。同时为沿江防洪景观道路提供了丰富多变、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空间环境背景。

  1.2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在地域空间上的融合渗透是湘江生态经济带最具个性和吸引力的景观特征。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周边分布的古城遗迹、会馆书院、伟人行踪、古建庙宇等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如长沙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道教福地云麓馆、开福寺、天心阁、马王堆汉墓遗址群、湖南第一师范;湘潭的昭阳寺、关圣殿、文庙、鲁班殿;株洲的佛教圣地空灵岸、伏波庙等等不胜枚举。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渊远凝厚的历史文明,为湘江注入精神。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防洪景观道路景观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背景支持。

  1.3生态环境现状

  湘江生态经济带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现状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空间格局良好。湘江生态经济带水、热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植物种类有226科、296属、1973种;区系成分复杂,残遗种类丰富。东亚(中国)特有成分多。水产资源有11目、23科、67属、110种。地势起伏小,土地潜力大,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少。生态经济带内现状农田耕地占45.6%,林地占16.2%,水域占19.3%,洲岛占2.9%,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在16%以下,现状自然生态绿地的比重大,空间布局较完善,基础良好。

  但区域内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季节性自然灾害突出,夏秋连旱较多,春季洪涝灾害频繁。

  2、景观规划方案

  山——水景观模式是湘江生态经济带的特色景观模式,也是该区域规划建设总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沿江防洪景观道路的景观规划建设上以景观生态理论为指导,强化自然山——水模式,并从纵向的亲水开敞景观空间、横向水陆景观空间渗透通道、竖向景观空间层次效果三个方向入手,创造连续协调的景观通道,并使区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在景观空间中得以体现和延续。

  2.1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景观规划设计不能影响城市防洪安全所需的技术、工程要求。

  生态保护性原则。维护和尊重自然格局,充分保护湘江水体、湖泊、山体、丘冈、林地和农田。景观建设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生态安全性原则。以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景观规划设计,设计结合自然,通过生态景观建设提高城镇内外生态安全指数。

  景观空间场所人性化原则。结合城乡居民的生活习俗、行为需求和环境心理,通过景观系统设计为使用者提供亲切的外部空间尺度和舒适的休闲游憩环境条件和设施。

  2.2规划构思

  空间变化节奏性。结合湘江利用道路、绿化、广场及建筑有序变化,有主有次,具有动态和节奏感,充满生机。突出中心主题,创造动态景观序列,

  空间场所的文化性。尊重历史和地域文化,搜集提炼城市区域的历史文脉,将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和元素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以延续历史文脉、强化城市形象和空间场所精神。

  生态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确定生态开发建设、恢复、保护和景观规划的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