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对加强工程造价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10:23:43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名义自由回复用户提问或发表意见)

  (专家集中讨论疑难问题解决纠纷,以标准定额处名义发布)工作制度:省建设厅面向社会聘任了30名工程造价技术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30名专家分3组,每组10人,每个月召开两次例会,每次10名专家参加。一方面每位专家要在信息网的造价论坛上以个人名义积极回复用户的提问,年度回复数量、质量不达标的专家将被解聘,另一方面,每位专家要在听证例会上积极发言,解决问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专家年终也将被解聘。

  2006年以前,云南省的造价纠纷、定额解释工作由省建设厅标准定额处的定额管理办公室负责(该办公室只有3位工作人员),人少事多,再加上工程造价纠纷日趋复杂,因此在造价纠纷解决、定额解释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听证制度的确立,及时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一方面,30位专家主持的造价论坛,可以透明的、及时的、最大限度的解决日常管理工作问题,活跃学术讨论气氛;另一方面,30位专家参与的例会听证,可以起到集思广义的效果,有效协调解决复杂的造价纠纷,同时,也可为政府制订行业发展政策提供讨论平台。

  四、目前正在尝试的一些做法

  (一)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工程造价咨询市场。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封锁,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

  2、按照“扶强扶优、做专做精”的原则,对全省工程造价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全省造价咨询企业甲级做强、乙级做大、末位淘汰的竞争局面。鼓励和引导量大面广的乙级中小企业向专业咨询、队伍精干、质量过硬方向发展,同时加强与甲级企业的协作配合。

  3、解决工程量清单计价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省建设厅下发了《关于印发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商务标造价合理构成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应注意的问题、合同结算管理和清单计价模式下商务标中各项费用的确定原则进行了规定。

  4、积极推广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二)严格执法监督

  1、在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上将已备案工程的拦标价、合同价、结算价情况向社会公开,利用社会舆论进行监督。

  2、联合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等有关部门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工程造价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严重问题的,限期整改,拒不改正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3、积极到各州、市进行调研,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同时,利用召开全省标准定额工作会议或其他会议的机会,召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

  4、建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档案制度。造价咨询企业在执业过程如存在不执行三价备案制度、执业行为不规范、不遵守执业道德等情况,根据情节轻重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与企业资质延续挂钩。

  五、“阳光造价”管理体系推行以来取得的成果和发现的问题

  2005年1月,我们在云南省大理州、红河州、楚雄州、曲靖市和玉溪市“三州两市”试点推行“三价备案”制度。2006年5月,我们着手建立造价纠纷、定额解释听证制度。从两个制度的试行情况看,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一)切实加强了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监管,使企业的造价管理进程全程置于“阳光”下,确保了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

  (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三超”现象的发生。

  (三)规范了造价咨询市场秩序,促使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高咨询成果文件质量。

  (四)积累了第一手的,全面确切的工程造价数据,方便下一步造价指数指标工作的开展。

  (五)有效解决了传统造价纠纷、定额解释工作中出现的解决不了、解决不满意、回答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增加了定额解释这项服务工作的透明度,活跃了学术气氛。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执行“三价备案”制度缺乏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审查性备案没有法律依据。如果“三价备案”制度不实行抽查型的审查性备案,那么“三价备案”工作将流于形式,实际意义不大,但实行审查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