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旧沥青砼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初探
作者:李慧琴  文章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4 15:05:25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摘要:文章以晋阳高速公路路面大修项目为例,对冷再生技术应用于旧沥青砼路面补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论述,对规范现场冷再生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晋(晋城)阳(阳城)高速公路于1997年建成通车,近年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路面强度不足问题日渐突出。在这次大修方案中,将现场冷再生技术应用于沥青砼路面的补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现场冷再生的原理及意义

  现场冷再生是利用专用再生机械,对加人新料(水泥、乳化沥青、再生剂等)的旧沥青砼路面及稳定碎石基层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进行现场重新拌和、摊铺等工序,随后进行找平和碾压,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级配的道路基层或底基层技术。

  冷再生技术通过重复利用原路面基层与面层材料,可达到缩短工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首先,冷再生技术通过对原路面的就地利用,节省了大量的砂石料资源;同时可有效节约因开发砂石料和废弃旧沥青混合料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避免旧沥青砼废料对弃置场所及其周边环境的污染。第二,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由于旧的道路材料得以利用,随着再生层的厚度不同,大致可以降低成本核算的20%,40%。厚度越大,降低成材越多。第三,因为避免了大量材料的二次运输与加工,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工程进展。

  2 现场施工流程初步介绍

  2.1 现场施工主要流程

  晋阳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项目。现场冷再生施工主要流程为:①原路面初步整平与整修,主要工作内容是将原路面明显波浪起伏路段进行预铣刨,以保证冷再生基层厚度统一;②按照试验数据,在整平好的路面上补充粗集料(按试验结果,对级配好的路段,也可省略该工序);③按规定6%的水泥剂量(加了1%的损耗)在集料上铺设水泥(按每袋水泥可以铺设的面积打好方格,保证水泥铺设均匀);④进行冷再生处置;⑤测含水量;⑥进行第二次拌和;⑦整平、压实;⑧养生。

  2.2 冷再生施工与路拌法施工的区别

  从2.1条叙述中,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路拌法施工底基层,两者从施工工序上看,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施工对象不同。路拌法施工对象是虚铺的集料,冷再生施工对象是旧路面及基层。这样,对拌和机械性能就有很大差别的不同要求。②拌和质量检测指标不同。路拌法施工对象是预设的集料,因此,拌和是否彻底就是拌和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路拌法最容易造成质量隐患的环节。与之对应的冷再生施工方法的拌和对象则是原有路面,拌和不存在不彻底的问题。同时,因为拌和造成的粗糙表面,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层间结合状况。③含水量控制方式不同。路拌法含水量控制粗放,靠经验用人工闷料的方式解决,很难达到最佳含水量状态,冷再生法采用电脑控制,拌和过程中自动加水,很好地解决了路拌法施工含水量拌制这一难题。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冷再生法施工对象是服务多年的旧路面,很难对当时所用集料的级配、强度等情况有准确把握,也给控制好冷再生施工质量带来很多困难。在晋阳路冷再生施工过程中,重点对以下环节进行了控制。

  3.1 严格把好拌和成品的级配关

  众所周知,水稳基层级配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稳基层的难易和成型水稳的强度、耐久性、抗裂性。冷再生施工的添加剂为水泥。其强度形成原理与水稳碎石基本相同。所以,在施工中,严格控制了拌和料的级配。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分别对不掺加集料,掺加10%、20%的10mm~30mm碎石3种级配情况进行了筛分,结果见表1。

  

  3.2 含水量的测定

  因冷再生混合料中含有40%的旧沥青砼路面材料,所以,对含水量的测定有了不同于水稳碎石的要求。施工时对采用酒精燃烧法和烘干法两种方法测定的含水量进行了室内比较。方法为称取得10%混合料,分别采用燃烧法和烘干法测其含水量,结果见表3。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